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頭湯

  • 出版社: 青林國際
  • 出版日期: 2003/10/31
  • 作  者: 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
  • 繪  者: 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
  • 譯  者: 楊茂秀
  • ISBN: 9867635221
  • 類  型:
  • 適讀對象: 學齡前
石頭湯封面圖

書籍簡介:

這是一則一則教孩子分享與愛的故事,瑪西亞.布朗將法國的古老故事以圖文重新詮釋,為故事增添了更大的張力。她運用簡單的線條與色彩呈現出柔和且溫馨的畫面,逐步的引導孩子發揮分享與愛的能力,培育孩子的美好人格,讓孩子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更容易感受到故事的溫馨情感。
你有沒有看過用路邊隨手可拾的石頭熬煮成一鍋料好實在的美味好湯?「好厲害的廚師啊!」你心裡這麼想嗎?但是為湯汁增添美味的,並不是廚師的精湛技藝,「那是什麼呢?」「難道是那些石頭嗎?」
在你思索答案的同時,我們一邊告訴你一個來自法國的古老的,石頭湯的故事:三個剛打完仗的士兵要從陌生的鄉下走回自己的家鄉,一路上他們很累、很餓,他們心裡都有共同的期待-好好吃一頓、睡一覺,然後再繼續趕路。走著、走著,突然之間,他們發現了燈火通明的村莊,可是這個村莊不歡迎陌生人,村莊裡的人都把食物藏起來了,沒有一個農人願意提供他們食物與床,於是三個士兵輕聲的討論起來,然後一個士兵對著所有的村民說:「我們向你們要點吃的東西,可是你們沒有東西可吃。這樣看來,我們就只好煮石頭湯了。」農人們聚在一起睜大眼睛,要好好的把「石頭湯」看個明白……
陪孩子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他可以是剛打完仗的士兵,可以是村裡的農人,從兩方的立場了解到分享與愛的重要性,而培養出孩子「將心比心」的同理心,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而父母不妨效法士兵的機智,逐步地引導孩子發揮愛與分享的能力


◆專家導讀:楊茂秀

分享一鍋好湯

《石頭湯》是我最先說的圖畫故事書之一,那時候我的女兒還很小,她一邊聽她的媽媽說英文,然後,接著要我說中文,聽了之後,就要我們煮石頭湯,我也就這樣學會煮石頭湯和喝石頭湯的。其實很多的小孩聽了這個故事,也和我的女兒一樣,要求他們的父母煮石頭湯。

從哲學上或教育上來看,煮石頭湯或石頭湯這個故事是一個合作的思維,呈現的是分享的人生觀,這個法國的老故事,經過瑪西亞‧布朗的雕琢,用線條及簡單的色彩呈現出溫馨的韻律,讓人讀了好像在體驗著「一個盛宴所準備的歷程、進食的過程以及事後的真心理會」當中的意義。故事的結構四平八穩,有開頭,有發展,有結束,故事的道理明明白白,要人慷慨分享,但是,《石頭湯》所發展出來的圖文配置、所網絡的藝術氛圍,卻像白水或白飯那樣,叫人喝了還想喝,吃了還想吃,就像它的道理那麼平易近人:淡淡的,長久的好。

《石頭湯》這個故事可以和其他很多不同的故事一起來演奏,是營造書群時可以當經緯的好書,但是,它就是單獨存在,也會讓人覺得是愛不釋手的寶石一般。《石頭湯》剛出來的時候是1947年,一直到現在它都還是最受家長、教師與小孩歡迎的圖畫故事書。


◆專家導讀:黃迺毓

打造愛之窩 

從前有個村莊,有一天來了三個又餓又累的士兵,他們向村民要食物吃,但村民不肯。他們試了幾戶人家,都遭到拒絕。士兵們饑腸轆轆,卻一籌莫展。其中一個士兵急中生智,就當眾宣布:「各位,既然你們也都沒有食物,我只好來作石頭湯了。」
村民訝然,「石頭湯?到底是甚麼呢?石頭作的湯能喝嗎?」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大鐵鍋。還要一些水和火。」士兵說。
村民都預備好了之後,士兵又要三個圓而光滑的石頭,然後開始燒。村民睜大眼睛看他們煮石頭湯。
「作湯需要鹽和胡椒。」士兵喃喃自語,但是很快就有人拿胡椒和鹽來。
「這種石頭很適合作湯,可惜沒有胡蘿蔔。」他們又說,立刻又有人拿來胡蘿蔔。
「通常好的石頭湯都會加點捲心菜,可是沒有也沒關係。」士兵又說。
「我回家找找看,說不定我有。」一個婦人說。不久,她果真拿來了一些,加到湯裏。
「胡蘿蔔和捲心菜的味道配上牛肉和馬鈴薯,那就是天上美味了。」村民想一想,既好奇,又不甘心就此放棄嚐嚐「完美的石頭湯」的機會,也就紛紛貢獻所有。
「啊,最後還需一點燕麥和牛奶,就大功告成了!不過如果你們沒有就算了。」士兵一邊攪拌一邊說,村民可不願抱憾終身,於是石頭湯作好了。
大家七手八腳擺出桌椅,坐下來一起品嚐。村民又想:「既然有了這麼特別的湯,為甚麼不配點麵包和烤牛肉,再喝點蘋果汁,那就更好了。」
他們從來沒吃過那麼豐盛的大餐,大夥兒好開心,熱烈的感謝士兵們:「謝謝你們教我們作石頭湯,我們以後都不怕挨餓了。」

小時候第一次聽石頭湯的故事,覺得那些士兵很厲害,居然用石頭也能作出美味的湯來,就像我們玩辦家家酒,花草木石都可以成為佳肴,只不過我們作的只能假裝吃,但他們的石頭湯是可以真的吃喝的。
稍長,才開始明白,原來石頭湯的味道不是來自石頭,而是村民所提供的材料。我覺得那些士兵很奸詐,要不到食物,就以「欺騙」的手段,害得老實善良的村民,傻傻的拿出他們的積蓄,供他們大吃大喝。
後來,有一段時期,我開始欣賞士兵的聰明機伶,他們肚子餓,總是需要解決民生問題。可貴的是,他們不搶、不偷,而是想辦法讓村民心甘情願的加入作湯的材料,皆大歡喜。成年後,每次看到這個故事,我就想到人性的自私,村民本來拒絕給饑腸轆轆的士兵任何食物,後來卻因著自己想嚐嚐石頭湯的味道,而拿出存糧,活該他們被騙。前陣子,再讀石頭湯,又有了新的體會,教書許多年,我的學生也大部分都當老師,常聽他們嘆息:「教書是一個付出的工作,作久了會乾涸。」

在親職教育的場合,我也常聽到父母苦惱地表示:「現在的孩子真不好教,意見那麼多!」是不是因為我們還是把孩子當作是張白紙,而且是需要不斷上色的白紙,所以大人必須幫他們畫圖?
是不是我們還把孩子當作是空杯子,而且是杯底有洞的杯子,大人必須幫他不斷的加水?
或許我們該放下「大人教小孩」的身段,以作石頭湯的心情,慢慢引導孩子發揮他的潛能,將上帝賜給他的才華用出來,而不是自以為是地替他規劃學習,最後弄得雙方都很累,卻只得到暫時性的表現。
有些父母愛孩子,辛苦作湯給孩子喝;有些父母則寧可多花時間和精神,帶著孩子一起作湯一起喝。
你是哪一種父母呢?


◆獲獎紀錄

美國「凱迪克榮譽獎」(1948The Caldecott Honor)
「美國圖書館學會推薦童書」(ALA Notable Children's Books)

獲獎紀錄:

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第22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圖畫書類 -0

圖書館借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