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影子

  • 出版社: 青林國際
  • 出版日期: 2003/10/31
  • 作  者: 布萊斯.桑德拉爾(Blaise Cendrars)
  • 繪  者: 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
  • 譯  者: 楊茂秀
  • ISBN: 986763523x
  • 類  型:
  • 適讀對象: 學齡前
影子封面圖

書籍簡介:

你第一次突然發現到影子的存在是什麼時候?你對影子的第一個記憶又是什麼?你是否曾經在被媽媽趕著上床睡覺時,心不甘情不願地躲在棉被裡,就著昏黃的床頭小燈和弟弟玩起狗追貓、老鷹捉小雞的影子遊戲,著迷於手勢變化所創造出來的千奇百怪影子戲?還是在下午放學時和同學追逐彼此的影子踩著玩?

不管你對影子的記憶或印象是什麼,我們現在要告訴你一個來自非洲,關於影子的故事......久遠以前的非洲,人們會在夜裡升起火堆,圍著火堆分享古老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法國詩人布萊斯?桑德拉爾從非洲巫師口中聽來這樣一個影子的故事,寫成了詩。這一首詩從遙遠而古老的非洲大陸被帶到法國,再到美國,由三度榮獲凱迪克金牌獎(The Caldecott Medal)的圖畫書創作者瑪西亞?布朗以英語和圖像的方式賦予新生命。如今,這首影子的詩就像它所描述的變幻多端的影子一樣,要以中文的形象進入孩子的想像力中,共舞出一段神秘而令人神往的故事。

這首詩以自由詩體寫成,不只隱含了深刻而豐富的意象和比喻,文字間更充滿了多變節奏與內在韻律構成的音樂性。適合大人朗誦給大孩子聽,也適合讓大朋友朗誦給小朋友聽。以非洲口傳文化中對影子的描述為基礎,配著一頁頁搖曳舞動的「影」像,在字句鏗鏘間讓孩子學會以另一種角度看待文字、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影子,並且以最富想像力的方式接觸另一種文化,培養出孩子更開闊的胸襟和視界。此外,瑪西亞.布朗在這部作品裡以剪影、拼貼的方式,以深紫色為基調呈現出非洲森林火堆旁敘事智慧的不完整性,而圍繞著暗黑影子的綠、黃、藍、橘、紅等大地顏色,更讓整個畫面充滿了活力,絕對是培育孩子豐厚想像力的一塊文化沃土。


◆導讀:楊茂秀

隨影起舞的感動

《影子》這本書,圖是瑪西亞?布朗的插圖,文字是瑪西亞?布朗的翻譯,原著是一位法國詩人也是小說家布萊斯˙桑德拉爾(Blaise Cendrars)的創作,這個法國詩人很愛旅行,到處去,他將旅行的經驗、接觸到的人跟事物,都寫到他的故事裡。他特別喜歡異族的文化,《影子》這首詩顯然是來自非洲的經驗。什麼是影子?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體驗,但是不管你的想法是什麼?你的體驗是什麼?讀過《影子》這首詩,難免會想要跳舞,想要看看自己的影子,藉著燭光投射在牆壁上的樣貌與風情。
火光中的影子、月光下的影子、太陽照耀下的影子,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在口傳文化中,在電燈來發明前的文化裡,風與火,像是兄弟,像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它們使影子跳盪、舞蹈、滑溜、變大變小、變小變大,使人的情緒有時像是潮水,有時像是風中的音樂,它呈現出口傳文化的最佳場景。有時我在說這個故事的時候,會把所有的燈熄掉,點一支蠟燭,將窗戶打開,迎接自然風,讓自然風與自然火共同營造出影子的內在韻律,來應和我們心靈深處原始的記憶。
曾經有朋友說,這本書裡的詩句是沒有辦法翻譯的,也許,她是對的,不過,我覺得她是錯的,因為詩的翻譯多少都會是一種翻創,內在韻律所呈現的音樂性,常常會比字面上韻腳的呼應更為重要,而這首詩,所呈現的內在的音樂性非常地普遍,是人類文化所共有的,我很想說,其實,它就是一種宇宙的音樂、有樹、有水、有風、有雲、有大地、有星月,也有它所呈現的哲學:人並不是它的中心,好像一切的存在都藉著影子鮮活跳盪。有評論家說,如果要他選擇世界十大圖畫故事書,他會把《影子》選進去,而且擺在最前面,我想,我是同意他的話,我每一次演奏《影子》,總是用四種語言一次演奏完,而且我最喜歡用閩南語和客家話來說它,我也建議讀者這樣做,而且是看著圖去朗誦。


◆導讀:宋珮(中原大學人育學院兼任講師)

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圖畫書中所反映的時代與地域氛圍圖畫書作家與畫家瑪西亞?布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可能是她的得獎紀錄和她多變的創作風格。她的得獎紀錄固然無人能比,而她在每一本圖畫書中營造出的時代與地域的氛圍,以及她純熟的運用各種媒材說故事的技巧,可能也很難有人出其右。瑪西亞?布朗從小喜愛閱讀和畫畫,長大後雖當了老師,仍然抱持著能夠自己寫作和畫畫的願望。二十五歲那一年,她離開了教職,到紐約發展,先在紐約的公共圖書館擔任館員,同時跟著名的畫家Stuart Davis 及Yasuo Kuniyoshi 學習繪畫,向Louis Shanker學習版畫。Stuart Davis 的油畫作受立體派的影響很深,重視色彩與形體間的關係;日裔的 Yasuo Kuniyoshi嫻熟多種媒材,喜用自由的線條和簡約的形體描繪各樣的人物;而Louis Shanker則用木版畫嚐試抽象題材,並藉著木刻粗獷的線條表現出舞蹈與運動的節奏韻律。
瑪西亞?布朗的三位老師風格截然不同,從他們身上她似乎不只學到各樣的技巧,還學會各樣圖像風格與平面媒材獨特的表現性,加上她自己對文化背景的認識,使得她能夠用木版畫刻劃《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的印度叢林;用剪紙拼貼及拓印的方式展現非洲的原野與舞動的人群;用橡膠版畫構築Dick Whittington's and His Cat裡中古世紀的氛圍,並藉著有力的硬筆線條與臘筆的暈塗效果,使得Cinderella充滿著十八世紀洛可可式的華麗風格,與最初紀錄這個故事的查理?佩羅〈Charles Perrault〉的時代相符。《石頭湯》則是用流暢的軟筆線條勾勒輪廓,由單純的橘色和黑色水性顏料變化出明暗效果,整體的氣氛類似16世紀的荷蘭畫家布魯各〈Pieter Bruegel I〉所畫的農村,農民的穿著與神態也有相仿之處。
瑪西亞?布朗對於時代的氛圍頗有自己的看法,她曾說,「一本書的氣氛非常重要。如果書裡說的是一個傳統的故事,卻配上和時代背景完全不合的圖畫風格,自然很不對味……創作者要為小讀者著想,小朋友對那個時代毫無認識,所以畫家畫的服裝即使不能巨細靡遺,也要表達出當時的風味。」的確,為了呼應每一本圖畫書不同的主題,瑪西亞?布朗都試圖變化媒材與時代風格作畫,使得她創作的每一本書,都有一種清新之感,充滿著鮮明的活力。她說「圖畫的清新質感靠的是表現的力度而非媒材的新穎與否。為了不把在上一本書中注入的意念和技巧帶到下一本書裡,我總會隔一段時間再創作新書,這段時間或是畫畫,或是旅行吸取新的感受,為創作下一本書舖路。」到各處旅行,接觸不同的文化,也許正是瑪西亞?布朗能夠掌握不同地域氛圍的另一種訣竅吧!


◆導讀:林真美

永遠的挑戰者──瑪西亞˙布朗

已過世的日本知名繪本作家赤羽末吉曾說:「一個好的插畫家,就如同一位稱職的演員。插畫家和畫家不同的地方在於後者像在鑿井一樣,可以一心一意貫徹自己的主張;然而,插畫家卻必須像演員一樣,針對不同的腳本,去扮演好自己的腳色。所以說,他們必須具備廣泛的詮釋能力才行,而且,他們要將自己隱藏在作品的深處,不可跳出幕前,不可只顧著自我表現。」(註)

赤羽末吉一生都嚴守這樣的分寸。他會針對不同的故事內容,尋找適當的紙、筆、畫材,以表現出不同的風土氛圍。也因此,他的作品豐富而多樣,隨著故事的調性而有婉約、華麗、簡樸----等不同的「舞步」出現。無獨有偶的,與赤羽末吉同在1918年出生的美國繪本作家瑪西亞˙布朗也秉持相同的看法,不斷的向不同的「繪本腳本」挑戰。她認為,插畫家就好似一名演奏者一樣,唯有進入「無我之境」,才有可能讓聽者為之陶醉。也因此,她並不把繪本當成是自我表現的舞台,而是虛心的揣摩故事精神,再針對不同的主題〈曲目〉,去找尋最適切的表現手法;即使是選取了相同的手法,她也會因為每個故事的歷史背景、內容特質不同,而在表現上展現出互異的風貌。如果我們將她的作品一字排開,鐵定會對她多樣的畫風感到讚嘆。加上她深諳故事神髓,所以,其詮釋之精湛,又往往令人折服不已。曾有人好奇的問她,為什麼每次遇到不同的作品就要改變畫風?瑪西亞˙布朗的回答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她說:「因為我不能容忍每天吃一樣的東西!」也因此,瑪西亞˙布朗端出來的「菜色」,總是令她的讀者目不暇給、驚喜連連。這當中,有輕盈流利的筆墨畫《石頭湯》、也有呈現穩重氣氛的金色橡膠版畫《Dick Whittington and His Cat》和透過木質紋路表現出古樸自然風味的木版畫《小老鼠和大老虎》、及藉蠟筆粗放的筆觸而使三隻山羊躍然紙上的精采之作《三隻山羊嘎啦嘎啦》等等。而構思多年的《影子》,更是集各種技法之大成,她以剪影、撕紙、木板印刷、壓克力顏料的交互運用,將影子世界中的躍動、詭譎、神秘----等力量,一一傾注到每個書頁、每個角落。並因而使得「影子」這首難得一見的好詩,有了更飽滿的血肉、更震撼人心的演出。瑪西亞˙布朗期許自己不以一成不變的手法創作,似乎對當今的繪本創作者指出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思考方向。當然,這一方面是她不想對原來故事的個性有所扼殺,另一方面也是她勇敢面對創作的最佳寫照。就像《影子》中女孩要走出自己的影子那樣,當她從已知的技法中掙脫,那意味著成長,也意味著對自由的追尋!
(註)參考赤羽末吉《我的繪本論》〈日文版,偕成社出版〉,P.68,P.69。 影子 石頭湯


◆導讀:劉鳳芯(中興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當瑪西亞?布朗置身於2003年的臺灣

臺灣的圖畫書閱讀口味,一如本地的飲食文化或服飾流行,講究新趣、求異求變。也不過幾年前,美國圖畫書仍是討論與譯介主流,這兩年隨著歐陸、英國、以及日、韓繪本紛紛引入,已削弱美國圖畫書在本地曾經擁有的絕對優勢與榮寵。試想:就在你剛看罷《小豆芽,就是我》一副酷斃模樣介紹過她熱鬧的家庭成員、也才低迴沉吟地闔上《但願我是人偶》,此時年逾八十的美國插畫家瑪西亞?布朗(Marcia Brown)徐步走近你,打算對你述說一則距今遙遠得真有如石器時代的《石頭湯》故事,再以剪影和詩歌向你透露《影子》的本尊,你該以什麼心情來領受與理解這位令人敬仰的美國圖畫書大老真摯呈現的古早故事或許,可從瑪西亞?布朗的故事風格與投入創作的時空背景來切入。
瑪西亞?布朗的插畫風格經常搭配文字內容而有不同表現,有剪紙(如《影子》)、有版畫(如《大老虎與小老鼠》、Dick Whittington and His Cat)、可以是巴洛克形式(如Puss in Boots)、也可以是卡通風格與洛可可畫風的合奏(如《玻璃舞鞋》)。布朗不似其他畫家無論文字故事為何,始終堅持一貫的圖像風格,因此圖像風格多變,便弔詭地成為描述她風格時的特色。不過,即便我們難以從媒材、角色造型、線條、甚或用色等圖像元素迅速辨識布朗的插圖,但檢視她的文字故事,倒不難見出統一的風格:即大量取材歐洲或外域的民間故事。姑且不論這是否為作者主觀偏好,不過,五O至七O年間是布朗創作最力、產量最豐、獲獎頻仍的時期,而此時期,恰恰也是美國圖畫書界流行重述或新詮民間故事的階段。民間故事的興衰往往反應一時一地的思潮或時勢。十八世紀,理性主義抬頭,清教徒勢盛,民間故事因內容挾帶超自然力量與魔法,受到強力撻伐;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抬頭,懷舊之聲四起,民間故事的身世便又跟著水漲船高。
二十世紀中期,美國人歷經二戰與韓戰,人心思靜、社會思定,民間故事搖身成為一帖輔慰大小讀者的心靈鎮定劑,於是,兒童文學界也掀起重述老故事的風潮。民間故事不僅滿足讀者需求,也提供當時許多從純藝術創作跨刀的圖畫作家發揮原創藝術的表現空間。Ed Emberley的Drummer Hoff (1967)、Uri Shulevitz的One Monday Morning (1967)、以及眼下主角瑪西亞?布朗的《石頭湯》、《玻璃舞鞋》、《三隻山羊嘎啦嘎啦》、與《大老虎與小老鼠》等,均是典型的民間故事,以下就布朗作品擇要討論。


◆獲獎推薦紀錄

美國「凱迪克金牌獎」(The Caldecott Medal)
「美國圖書館學會推薦童書」(ALA Notable Children's Books)
「國際閱讀學會教師評選最愛童書」(IRA Teachers' Choices)
「國際閱讀學會∕美國童書協會兒童評選最愛童書」(IRA/CBC Children's Choices)
「最具國際觀點美國童書」(USA Children's Books of Int'l Interest)
榮獲「第四十五梯次好書大家讀」圖畫書及幼兒讀物類入選好書推薦書單
獲《藝類》雜誌2004年3月份專文報導

獲獎紀錄:

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第22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圖畫書類 -0
好書大家讀-第四十五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書單-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單冊)-0

圖書館借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