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一開始,讀者彷彿是漂浮在空中的精靈,正俯瞰著雨夜裡那間打瞌睡的房子,然後一下子就潛進屋子裡,看著每個打瞌睡的人物。故事裡的角色,每增加一位,圖畫的畫面角度就隨著往上提了一點。讓文字隨角色的增加而累積的同時,畫面彷彿也跟著層層疊疊的累積,充滿了電影運鏡的趣味。情節也在固定的句型中,非常有秩序的前進,就像故事接龍一般;打瞌睡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爬上了溫暖的床,大家都睡著了,這時的畫面完全是俯視的角度,後來跳蚤咬了老鼠一下,老鼠驚醒了也驚動了貓,貓又驚動了狗……一個接著一個醒來時,畫面又回到原來平視的角度,這時陽光充滿整間屋子,屋外也現出了亮麗的彩虹。
◆專家導讀:楊清芬(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員)
下雨的午後讓「打瞌睡的房子」每個角色都昏昏欲睡,於是一個個疊到床上打盹;但突然,發生了一件小事,使得他們又一個個驚醒過來,而此時天空也正好放晴,大家睡了場好覺,感覺神清氣爽。
就這麼簡單的故事,但是創作者伍德夫婦藉由韻律重複的巧思,增添故事的豐富度。例如,故事中每個角色同樣在打瞌睡,也一樣被驚醒,但作者以不同的文句與系列動作描繪不同的狀態;故事場景從沒離開過這個房間,但隨著故事的進展,讀者視線由平視轉到俯視再回平視,而房內的色調也由溫暖的藍轉為明亮的黃。這本書與「門鈴又響了」(遠流,1997)一般,具有同樣的趣味:創作者對於每個細節細緻的安排,使得重複的事件不顯單調,而讓人享受發現文圖改變的樂趣。
兒童也很喜歡玩堆疊的遊戲,一次次的累加從簡單到複雜,答案就那麼容易,可是卻又有遊戲的刺激感。當我們拿起這本「打瞌睡的房子」,一邊欣賞精心安排的繪圖,一邊與孩子唸出它的文句,一定也可感受到本書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