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作者四歲時,父親便帶著他們一家人偷渡到美國。他一句英語也不會說,一個英文也不認得,又要幫著採收棉花、草莓、葡萄貼補家用,所以成績落後同學一大截,一年級就留級了。可是他自己並沒有放棄努力的機會,在老師耐心的教導下,他隨時作筆記,一有空就背生字,也在老師的鼓勵下,閱讀小說,因此得以順利取得大學獎學金,也得以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就讀;這本書便是他的童年記事。他蒐集資料,重新走過幼年時經過的地方,除了紀錄他自己的家庭歷史之外,更希望讓讀者了解許多移民家庭,如何讓他們的孩子吃力的做著大人的工作,賺取微薄的酬勞,以期待能在他鄉異國實現他們的夢想。◆專家導讀:廖玉蕙(私立世新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作者承認,寫作本書最大的困難是不但要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週遭的事物,還要讓大仁和小孩都看得懂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從這樣的一個角度來加以判斷,則本書真正做到了讓讀者都聽見了孩子的聲音。作者法蘭西斯哥•希麥內茲用孩子的眼睛看、用孩子的心去感覺!卻讓大人、小孩都深受感動。
作者藉由一個墨西哥移民家庭和艱困環境奮戰的故事,紀錄移民族群的希望和夢想!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不可小覷!把僵硬的社會寫實主義和悲傷的個人際遇巧妙的綰合。帶領讀者深入不毛,遍嚐酸甜苦辣。移民家庭的孩子自幼便學會採收水果、蔬菜,為家人燒飯洗衣,分擔勞力。他們跟著父母流浪的行腳,四處為家,並不停地適應短暫邂逅和忍痛分離的交友方式。不過,也由於這樣的歷練,讓他們的生命變得強韌、結實,不容易被打敗。
這樣一本書,除了提醒我們注意移民或轉學孩子所遭遇的困境外,也或多或少意在言外地透露出「惜福」的訊息。有這麼多的困境橫阻於前,卻仍永不言悔,甚至毫無怨言得毅然擔當!年輕的讀者於掩卷之餘,或者會油然生起份進之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