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的鳳梨

  • 出版社: 遠足文化
  • 出版日期: 2007/06/06
  • 作  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 繪  者:
  • 譯  者:
  • ISBN: 9789867630971
  • 類  型:
  • 適讀對象: 國小高年級以上
臺灣的鳳梨封面圖

書籍簡介:

一般人提到農業時期的臺灣經濟,第一個會聯想到的不外乎甘蔗、稻米乃至於茶、樟腦、香蕉等的經濟作物的栽培,忽略了鳳梨其實在二十世紀對於臺灣的經濟有過不小的貢獻。
鳳梨自一九○三年由日人引進栽種後,製罐外銷日本成為最大銷售市場,連帶影響製罐工廠的發展,當年的栽種盛況,使鳳梨堪稱一九一○至一九二○年代最受注目的經濟作物。
一九七○年代,臺灣的外銷鳳梨罐頭更是世界占有率第一者,為農村經濟及國家外匯帶來不少助益。
本書即以鳳梨發展史為首,細數歷來其對臺灣經濟的影響;並以精緻插圖描繪出鳳梨生長過程。再者,因鳳梨品種甚多,但消費者卻未接收到相關訊息,因之以專章介紹鳳梨品種的演進,另外,怎樣挑選好吃的鳳梨等趣味性話題亦在其中。而鳳梨在製罐外銷熱潮衰退後,轉型往生食內銷及休閒農業發展之過程亦有詳述。

◆專家導讀:程樹德

黃澄澄、香噴噴、 甜滋滋的鳳梨,一向是臺灣水果三寶(鳳梨、香蕉、柑橘)之首,但追究其來源及演變,幾乎包括了整個西方帝國拓殖的歷史,這長達五百年的歷史,雖呼之欲出,但仍沒有碩儒有此功力,以寫出之。
哥倫布初達中美洲(一四九三),即在西印度群島的瓜地洛普島吃到鳳梨,留下深刻印象,十年後他到巴拿馬東岸,還採集鳳梨為返航之食物,之後歐洲探險家在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祕魯各地都發現鳳梨,顯見當地印地安人早就取野生鳳梨予以改良,廣為食用了。
鳳梨傳到世界各處,推測有三條路徑,其一是葡萄牙人從巴西經好望角,傳到馬達加斯加島及印度,再到大陸,而臺灣自從康熙年間,即有栽種,但大規模種植,成為經濟作物,一方面因在法屬圭亞那之開英地區,發現一優良品種,好吃且可製罐頭,一方面日本殖民臺灣,需要一個適當作物,以適合殖民地經濟,於是茂盛發展,成為世界一大產地,現今外銷之路雖已衰落,但經品種改良後,它更適合新鮮食用,成為本地一寶。本書綜合歷史及科學,是極佳入門書。

獲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第五十二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書單-知識性讀物組(單冊)-0
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第29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人文類-0

圖書館借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