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舊山線風光明媚:日據時代為了開發樟腦,在此興建當時海拔最高、坡度最陡、彎曲半徑最小的舊山線,遊走於山谷與山洞間,景色如畫。本書除了還原興建的艱辛歷程,也挖掘出許多趣味故事,如小學生「猜火車」上學、未到站先「跳火車」、「丟包」等住民記憶。木雕藝術村:伐樟剩餘的樟樹頭,經蟲蛀日曬而成奇木,意外開啟了三義木雕產業的發展。本書從早期外銷日本的奇木禪風、外銷美國的海軍大兵藝品,到60年代末期和台灣鄉土意象接軌,70年代受朱銘影響邁向現代木雕,搭配作品賞析,完整呈現因應時代、傳承與創新的藝術活力。
客家文化、生態旅遊:作者以數年在地生活經驗,帶領讀者穿梭木雕街,和木雕師傅對話;到客家聚落聽採茶山歌、看三腳採茶戲、品嘗道地客家美食;賞油桐花、螢火蟲、蓋斑鬥魚;逛鐵道、到火炎山看惡地……挖掘獨一無二的三義寶藏。
◆專家導讀:張文亮(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聽看三義》
是何等濃郁的感情,才能把台灣一個地方鄉土的介紹,寫得像是一首長長的史詩,把天上的雲、地上的河、山上的樹、城裡的街、街上的客家板條,柔柔地串起。是詩的微聲呼喚,讓人來聽,讓人來看,作者所愛的「三義」小鎮。
是什麼的因素能夠孕育出這種對於大地的濃情?作者一邊敘述,一邊讓讀者去猜,如同書上一開始所提的是「直線與曲線的對話」。直線,像書上所介紹的古老的橋樑、連接的山洞、越山的鐵軌、鎮上的長街與高直的樟樹。曲線像人手所彫刻的線條,像客家曲調的起伏,像平埔古老的音符。
對話的所在在哪裡?是三義平埔聚落的鯉魚潭,是生態豐富的關刀山,是猛禽飛越的火炎山,是瀕為稀有的蓋斑鬥魚棲地,是螢光蟲閃爍的潮濕地。原來這塊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那麼值得令人賞嘆,令人感懷,有這麼多美好的事在發生,美好的景像依然在三義保存。
彷彿住在台灣,沒去苗栗山城,是件可惜的事;去了苗栗,沒到三義,是件遺憾的事。也許三、四月間,三義雪白的油桐花開,正是懷抱此書,一遊三義的好時機。
獲獎紀錄:
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第24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人文類-0好書大家讀-第四十七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書單-知識性讀物組(單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