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或因重大公共工程建設,或因天然災難村毀路斷,被迫或自主性的攜家帶眷遠離家園搬遷異地,重新低頭面對大地,落戶耕種、安置打拼。他們的家、他們的記憶,在這塊土地上放逐。距離自己的故鄉多遠的距離叫做流浪?(中英雙文+華台客英四語DVD)◆導讀:巫秀淇
遷村!整個村子、整個聚落的人集體從一地遷徙到另一地,我們可以稱作遷村。
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會遷村呢?在古代,多半是因為發生了天災人禍,例如旱災、水患、瘟疫、戰爭等等,哀鴻遍野、無以為生,村子再也無法住人了,迫於無奈只好遷村。遷村之所以會令人感覺無奈,是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要離開自己久居的家鄉,怎麼捨得呢?但是天災發生了,戰爭發生了,縱使萬般難捨,也只得搬遷。
然而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不見有天災肆虐,也無戰爭蹂躪,遷村的事卻還是發生了。為什麼呢?因為政府看中了這個村子的地段,要在這裡進行建設,為了大建設的需要,所以必須遷村!
威權專制的時代,為了大建設,或為了所謂更廣大人民福祉而所為的遷村,人民沒有一絲拒絕的權力,一紙公文下來就得搬家。民主體制的時代,成熟的民主國家通常會在建設開始前,和人民做充分的溝通,聆聽與接納各種不同的聲音並妥善規劃、公正無私,哪怕因此將耗費不少時間與人力,結果無不盡其可能、面面俱到。
但是民主不成熟的國家,通常會利用各種方式營造民眾支持建設的氛圍,再訴諸行政「魄力」,藉由國家的合法公權力行事,質疑和反彈則被解釋做「少數人」「自私」「不支持大建設」的全民公敵。於是乎,遷村,終究還是在萬般無奈之下進行了!他們的家、他們的記憶,一再的被放逐在這塊土地上流浪。我們希望我們的政府,是屬於哪一種政府呢?
◆導讀:陳沛珛
我不曾親身體驗遷村,只有從小到大經歷大大小小搬家經驗;即使只是在這個小小島上遷移過幾個城鎮,也足以使人失去歸屬感。每當有人問起是哪裡人?總是考慮一下決定回答:「台北人吧!身分證字號A開頭。」
而每一次的搬家總會丟掉些東西,行李總是更為精簡,關於童年和青春期的物件如今已所剩無幾。物件雖然不代表記憶本身,但失去那些載體,必然地,所屬的記憶也終將消失。
拿心相比,況且是朝夕相處了那麼久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