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公共藝術MENU
:::

鄧公國小(台北縣)

位在淡水的鄧公國小透過公共藝術專家的指導,逐步整理出3項重點工作:1.廣集校園中學生及教師對校園空間的改造及想法。2.對學校教師進行觀念的溝通。3.重建校園歷史。並以具體的做法,辦理「校園狂想曲」活動,針對全校學生,讓學生寫下他們對校園空間的改造意見,並貼在校園的平面圖上,之後再匯整教師、家長及學生意見,做為公共藝術案的設置參考。此外,還對全校教師辦理研習,告訴他們「為何要做公共藝術」、「能夠呈現的是什麼」、「鄧公國小能做些什麼」。同時,收集創校以來的新聞簡報,採訪年資較久的老師、已畢業的學生(回來當實習、見習老師者),重建校園歷史。

鄧公國小環場階梯完成預想圖。「校園狂想曲」的活動參與情況非常熱烈,有老師帶著全班小朋友前來發表,也有小朋友自己呼朋引伴前來,還有老師在寒假期間針對此一主題進行延伸,因為這個活動,掀起了討論校園空間的風氣,總計約收到2000多張的意見紙條,彙集後共分出十大「有意見」的主題。透過意見調查之後,再以「鄧公最美我決定」校園大公投的方式,決定了他們的公共藝術設置,即是在連結新舊大樓的空橋旁設置「時光寶盒」,收藏校史物件,並且改造環形劇場,讓它更容易親近孩子,並在牆壁上鑲上「鄧公藏寶圖」的彩繪磁磚,讓歷史及遊戲性共存。

鄧公國小的另外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則是校刊,編排的內容是由鄧公自己的校園出發,探訪空間的地圖和時間的地圖,透過新舊照片的比較,新聞事件和耆老口述歷史的呈現,讓小朋友知道校園空間的過去和未來,而最後一部分,則是希望走出鄧公,看到社區等外面的世界。最後,學校持續把「空間體驗」、「空間美學」的課程放入藝文領域及學校本位的課程中,它將持續在校園中發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