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公共藝術MENU
:::

崇文國中(屏東縣)

利用廢棄課桌椅雕刻,培養學生廢物利用,珍惜資源的態度。屏東崇文國中因地域位置特殊,學生成分包括各個族群,其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比例相當高,家長對孩子課業較不重視,一般日常生活方面亦缺乏關懷,在此情況下,學生較無學習慾望,學業成績不良,再加上家庭問題,造成許多學生行為乖張、逃課、打架、中輟、自我放棄。校方深知這個情形的嚴重性,因此,希望藉由公共藝術的創作,讓學生重新自我肯定和找回學習動力,於是把這群孩子找來,徵求其意願,成立了藝術工作室,讓這些孩子有了揮灑空間。

為了讓這群問題學生靜下心來,學校美術老師與這些學生成立了「快樂書法俱樂部」,每天相約寫10篇小楷書法,並開放雕刻教室,讓他們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中創作、聽喜歡的音樂。在此氣氛下,不但讓這些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而且工作室中的每個人都會互相關懷,認真專注,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溫馨。

在學校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利用因颱風侵襲而倒塌樹木的廢木料、以及廢棄的課桌椅來作雕刻,不僅能培養學生廢物利用,進而珍惜資源。同時,在創作主題上也以表現這個學校的地理特色為前提,學生包含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和外省人4大族群,因此以融合4大族群「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為主題,不僅能發展學校特色,更能使學生了解各族群的特殊文化,尊重每個不同族群,讓大家相處更融洽。

整個參與設置的過程是先訓練學生基本雕刻能力、木雕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木質紋路的了解和刀法的訓練。再由師生共同討論,訂定配合主題的構圖,並利用不同的技法表現出作品特性,決定4大族群各族群特性,以不同的衣著服飾來代表其特色。最後將完成的木雕造型動物、原住民圖騰桌椅和各種生活用具的木雕作品安置在校園的各個角落,不僅可供休憩,亦是廢物再利用,讓學生了解人人可創作、處處有佳品,並發揮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最高境界。

崇文國中公共藝術案例令人感動之處,是藉由這樣的藝術創作參與,讓這些原本行為偏差的學生有明顯改善,能靜下心來創作,不再口出穢言,氣質改變許多、尊敬師長。最可貴的是給予這些孩子們努力的目標,讓他們有自我肯定的機會,令孩子們相信未來是充滿希望的。這些學生的轉變和材料的廢物利用,都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最佳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