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 街道篇MENU
:::

臺灣的街道景觀

西門町的路燈(一)

在此,特別摘錄由文化部出版《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 叢書(四)街道》一書中,在我們的身邊,臺灣的街道,舉目所見的景觀~街道上的路燈、有特色的雕塑、實用且具藝術感的水塔、漂浮的橋、跨越兩邊的橋、供人休憩的椅子、另類街道傢俱...

動態構圖,鼓勵眼睛去冒險

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_「街道篇」導讀(文 / 劉惠媛)

生活美學  街道篇當我們面對優美如畫與動人的景緻時,好像是風景在說話,但當我們面對今日城市發展多樣化面貌時,到底是誰在說話?城市的生活組曲,若設計得不好顯得雜亂無章,找不到方向。

大如巴黎的林蔭大道,小至京都的哲學步道、從法國魯爾河流域安靜的小村落,到東京的六本木。從複雜的街道巷弄,到視野空曠的雕塑公園,本章的作者們提供了建築法則、空間概念,改變日常生活的街道家具和開放空間的藝術,談招牌、欄杆、開窗、說形狀、大小和位置,讓我們對環繞著生活而發展的設計,有著更豐富的視覺感受,簡單中見深度。

利用招牌或建築裝飾來傳遞意義,是一種以建築敘事的方式。漢寶德先生以無窮的說服力,說明建築也是街牆的一部份、都市規劃設計的魅力,以及好建築怎麼欣賞。第一部分先後介紹巴黎、倫敦、羅馬等傳奇偉大的城市,有那些經典的建築與街景的代表作。他以精準的建築法則,以及都市規劃的入門常識,介紹這些城市如何邁向現代化之路。

曾成德和阮偉明先生,教我們如何像建築師一樣思考,讓生活更美好。美感的經驗,從人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累積。街道就是生活的舞臺,從日常生活周遭的路燈、道路樹、人行道,甚至是路橋和露臺的規劃,優雅度加強,就可以是令人愉悅的設計,亦能顯示出一座城市的競爭力。

當你試圖想為某一個空間注入美學特質,可藉由藝術的特質來強化。劉惠媛以各國開放空間的公共藝術,以及富有藝術趣味的街道家具為例,說明設置藝術品猶如構圖,永遠要把作品擺在一層更大的脈絡下思考—它不只是一個房間裡的一件家具,或牆上的一幅畫而已。作品的設置與周遭的人和環境相呼應,方可為城市角落添加動人的詩意和韻律。

生活美學  街道篇舉例來說,歐洲有許多中世紀的小城,以德國的羅騰堡為例,觀光當局不只是保存了中世紀建築的風格而已,家家戶戶精緻小巧的店招設計,以銅雕、木頭彩繪的招牌,凸顯出歷史街道的風華。事實上,經濟力的提升後,接著就是文化力和美感力的提升。進步國家整合管理建築法則,基本動線設計、街道標誌系統、字體和顏色和尺度,都經過專業考量和用心設計。連不起眼的標誌與指示系統,都與城市的競爭力,風格的競爭力有關。

總之,好設計,可以聰明、簡單、優雅地解決人們生活上的問題。或許我們目前所需要培養的不只是設計力、創造力,而是一般民眾的鑑賞力。在這本書中,有些作者理性而客觀,有些溫暖而親切,我們努力將美好的設計,整合成一種現代生活的建議,無非是希望,懂得什麼是好的設計之後,讓我們繼續努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有品質。

˄